慢慢的透過報章媒體的推波助瀾,滑草運動日漸流行。滑雪協會也正式引進滑草器辦起滑草活動;從發源地擎天崗開始,每個星期假日都舉辦活動,隨後又轉至翡翠灣別墅區的草坪區,除了為尋找合適的活動場地傷透腦筋外,每次活動結束之後清洗滑草器也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當紅的熱門運動
終於,第一座專為滑草設計的"草上飛滑草場"在陽明山ICRT附近開幕,而國產的滑草器--ONGTEX也正式上市,設計人就是滑草運動的推手--翁明義教練。"草上飛滑草場"並不是很大,但比起往日的東奔西走確實方便多了。到了民國75年的3、4月,淡水北新庄精緻滑草場開幕,七月底第一屆中正杯滑草錦標賽舉行,也選出第一批的滑草國手,代表台灣前往日本參加比賽。

第二年在台中興農高爾夫球場附設了一座滑草場,寬廣而坡度適中的草坪把滑草運動帶上了高峰期,第二屆中正杯滑草錦標賽即在此進行。鑒於滑草運動的風行,教育部也撥款建立國家滑草訓練中心,地點就在南投縣的霧峰高爾夫球場內,在這座國家級的訓練中心,除了有全國最標準的滑道外,還附有宿舍及餐廳,同時還建有專供滑草選手使用的昇降機,一切都讓人覺得滑草運動前途光明。

由極盛而衰
由民國76年到80年是滑草的黃金時代,滑草場一間接一間的開幕;單單在淡水地區就有4、5家之多,由北至南滑草場超過30家以上,滑草客還必須要排隊等待使用器材。有逐漸地!滑草運動的危機也慢慢浮現出來,邁入80年後,北部的滑草場一間一間的收起來,而中、南部的滑草場也在慘淡經營中,滑草運動並不如當初所想能完全取代滑雪的地位。
國外的滑草者通常都已有滑雪的基礎,而滑草必須在高速下才可靈活轉彎,致使初學者無法容易的操控滑草器。台灣的氣候雖然適合草皮的生長,但是夏季的高溫往往使得人們無法長期的曝曬,也降低了參予的意願。國外的滑草場通常在冬天就是滑雪場,轉化為滑草場完全不需再投資,而台灣 昂貴的土地成本,使得經營滑草場的老闆在營收降低時,不得不選擇結束營業。台灣人喜好追求流行,無法持續帶動滑草風氣,使得活動人口銳減,相對的滑草選手的也大量流失。
台灣最標準的霧峰滑草訓練中心在80年初期受颱風影響,導致土壤流失場地嚴重損壞,又因整修場地所費不貲而拖延,致使「小草」變為「小樹」再成長為「大樹」!滑草活動的重要推廣地點如今已是一片荒蕪。921地震後,據聞該場地遭逢逢嚴重的損壞,即便協會有心去整理都變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滑草運動何去何從
近年來,推廣滑草的國家也有些力不從心,最主要仍是滑草運動僅限於競技無法普遍化。其實全省的中、小型遊樂場,仍有以擁有滑草場為宣傳主題的,但大多是場地較小的適合親子共樂的〞滑草車〞。目前全省仍在營業的〞純〞滑草場北、中、南合起來僅四家!目前全國的滑草選手不到30位,女性選手甚至已派不出來,甄選國手都有些吃緊。推廣滑草活動已到了紅色警戒線,再不加快提昇風氣,恐有斷頭之嫌!要如何提振國內滑草風氣?祗有待有心人士出錢出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