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

Ski

關於雙板-Ski

Ski

雙板的由來

在 滑雪成為休閒運動之前,滑雪是作為運輸工作之途。在瑞典發現的洞穴壁畫證明了滑雪的緣起已經遠超過4500 年,北俄及北歐斯堪地地區當初為了漫長的冬天旅行和狩獵的方便,衍生出來的工具,漸而普遍使用。一開始也不是設計為一個快速的滑行工具,只是為了能方便在 雪地上旅行進行商業活動。

1930 年間纜車發明之後,不再需要一步步的長途攀爬,滑雪成為歐洲普及的娛樂休閒,二次大戰前奧地利及瑞士甚至發展出了第一個阿爾卑斯山區的滑雪渡假村。接下來1952 年、1983 年、1988 年的冬季奧運,更發展出更多不同的比賽規格,如Giant slalom, super G, A hybrid of Giant Slalom and Downhill 等。

進化至今,滑雪在速度及安全的考量下,不斷的改良變化,設計出更多功能性不同的器材。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滑雪運動在不斷推廣下,每年的滑雪人口持續成長,更多人享受雪地上的休閒活動。

世紀初在阿爾卑斯及北歐斯堪地半島地區不斷的演進發展下,人們已經發展滑雪為一種運動,將靴子的腳尖端固定在雪板上,延伸出屈膝轉彎的方法,為下坡時控制 速度及方向的方式,很快的跳躍也的技巧也發展出來。19 世紀初,北歐已經開始出現跳躍及越野式的比賽,不斷的演進。

到了20 世紀初,歐洲開始學著他們的鄰居挪威人的滑雪娛樂,1924 年的奧林匹克運動競賽已經將滑雪列入比賽項目。北歐式的屈膝轉法足以應付挪威的山區地形,但是卻無法適應歐洲山脈陡峭的坡面上,因此衍生出阿爾卑斯式的滑 雪方式,將靴子的腳尖及腳跟都固定在雪板上,使陡坡及高速時可以更加精準的控制。並且開始有小曲道形式(slalom )的比賽規格。

雙版特色

雙版的工具與單板不同,是左右腳各一張板子跟雪杖(pole),滑雪的姿勢則是呈現面朝前方在滑行,但因為雙腳是分開的,因此上手程度只要會走路就可以滑Ski,非常適合初次滑雪者。

搭乘纜車

雖然相較於單板,搭乘纜車上手程度可以說是非常快,但配備較多,為了避免掉下纜車,還是避免在纜車上晃動及敲打自己的Ski

易受傷部位

較容易受傷的部位,會位於膝蓋,特別是前十字韌帶處

雙版初學者八大基本功

由於初學者對於雪具與雪地的恐懼,平常簡單的站立動作也需要重新適應。首先必須習慣將上半身完全放鬆,將身體重心放至下半身,握著雪杖時雙臂過度僵硬反而會不便移動。

滑雪主要是利用地心引力前進的運動,所以會朝向低處移動。初學者可先在平面上利用雪杖推行前進練習,行進時要善用腿力保持兩板間的平行與間距,上半身維持輕鬆,兩眼直視前方,並且讓胸口也保持朝向正前方。

此種剎車方式是將身體重心往前,讓小腿往雪鞋前方「跪」,讓脛骨有壓迫雪鞋的感覺。此時重心壓在雪板前端,並將膝蓋往內微縮,然後利用腿力把雪板後方朝外推開,兩板前端則維持1~2個拳頭空隙,形成內八字姿態之後即可剎車,後方開口越大則減速效果越顯著。初學者可以先在平坦雪地上重複練習開合動作直至熟悉。

跌倒可說是初學者必經之路,但是安全的跌倒方式是將雙手收至心窩,然後以身體著地,切忌企圖伸手支撐,以免造成手腕、肩膀受傷。

跌倒之後,滑學者可以先將身體調整為側躺姿勢,讓雙腿擺放至同側,並讓雪板底部朝向山底,頭頂朝向山頭,再併攏兩根雪杖,一手握住雪杖根部,一手握住握柄,插入胸口附近的雪地後一股作氣將身體撐起,然後再調整站立姿勢;亦可雙手各持一根雪杖作為支撐物將自己撐起。

穿著雪板想要上坡時,可將雪板方向垂直於上坡方向,並將雙腿膝蓋朝上坡處內輕壓成ㄑ字型,上半身維持直立放鬆。處於上方的腳跨出後將雪板以外側切入雪中,然後下方的腳則以內側切入雪中(類似在山坡上蓋梯田的概念),持續小步伐移動即可上坡。

將板頭向外打開,形成外八字形狀,然後膝蓋微向內縮,讓雪板以內側切入雪中,然後輪流以外八方式踩雪前進。跨步時需將腿抬高以免雪板彼此踩壓,雖然耗體力但是速度側向行走較快。

控制滑雪方向的關鍵在於重心的轉移。在雙板滑雪時,若要向右轉,重心就要擺至左腳,反之亦然。但是過程中需要保持身體維持朝前,不可利用上半身帶動下半身轉彎,否則非常容易失控跌倒。